作者:匿名用户
链接: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28209296/answer/822874843
来源:知乎
著作权归作者所有。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这是一个有点离经叛道,不太正统的回答…
循规蹈矩、思维固化的人儿如果接受不了、看不进去、理解不了,可绕行哈!
很多迫于现实,抱着搭伙过日子的心态,跟不爱的人结婚后,会采取消极的情绪(冷漠、无视、妥协、隐忍等等)去对待另一半,或者表面上对另一半和ta的家人都很好,该做的都做到,但内心的不甘心和力不从心的将就一直在心里较量。导致ta自己心里都不知道是不是爱上这个人了。
但是有了孩子之后,孩子会把两个人的关系紧密关联起来,从你是你、我是我,变成了孩儿ta妈/爸,也许两个人之间没有爱情,但孩子的到来(血缘)会直接把关系变为亲人,这个时候产生的爱其实是亲人之间的爱,像和父母之间的爱一样。但绝大多数人会把这种亲情误认/混淆为日久生出的爱情。
或者还有一种情况是,自己的另一半一直默默付出、任劳任怨、委屈隐忍,慢慢的,出于愧疚、不忍、感动、感激、熟悉、习惯、依赖,被动的将这些定义/转化成爱。亦或是想到这个人是跟我同床共枕,跟我生儿育女的,我必须得好好爱ta。说不清这是亲情还是恩情,是感动还是感情。尤其是男人,他们很能分得清感动、性和爱的区别,他们也不太会因为感动、因为另一半对自己太好了而爱一个人,不爱就是不爱,他自己心里很清楚,所以说男人是有爱情的,而女人不是。很多女人是,谁对她好,她就爱谁。在两性关系中,吸引对方的永远是你自信(不是自负和自大哈)而产生的人格魅力,而不是你对TA好,因为感动不等于心动。但与你结婚的人不一定是你最爱的人,你的伴侣不一定是你的爱人,所以难道同床共枕、生儿育女,就能抵得过今生挚爱吗?难道真的就非得…按照那些约定【俗】成的普世价值来吗?这分明是两回事好吗?有时候跳出自己身份的限制,跳出传统、世俗的条条框框去看,不要被教条所限,就会知道,存在即合理。不是说与你柴米油盐、同床共枕、生儿育女的人,在爱情上就是有这种优势和优先权,就会碾压懂自己、精神契合、相处和谐的知己、灵魂伴侣、今生挚爱。后者之所以没有坐上伴侣的这个位置,可能是因为现实的客观原因,所以前者有的这些“优势”,抗衡起来也很脆弱。因为今生挚爱可以与ta精神共鸣、心灵相通,也可以与ta柴米油盐、同床共枕、生儿育女,但ta的另一半却不一定能和ta精神契合、心灵相通。这种被动的,或是出于责任、强化的爱,其实和爱情不一样,因为爱情是主动的、本能的、控制不住的爱。爱情是出于人主观本能的一种感情,它没有什么意识形态,却被人根据现代的法律,社会风气,道德舆论枷锁,人为分门别类,什么单恋、暗恋、异性恋、同性恋、双性恋、婚外情、一夜情等等,事情一下子就变得复杂了。而上面说的那种,就像是一个要高考的学生,天天对自己说我马上就要高考了,我得好好学习才行。这和本身就喜欢学习的学生是不一样的。一个是在做任务,一个是发自内心的喜欢。
我一直觉得搭伙过日子其实就是一个签了合同(领证)的团队合作。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,可能是满足爸妈早点抱孙子的愿望,可能是迫于世俗的压力(年纪大了就要结婚),两个人一起handle这个case。可能在这个过程中,日久生情,互生情愫,产生了爱情,但也可能这个过程中,两个人三观、性格、脾气不同,合不来;素质、修养、家教、眼界、阅历、格局、层次、文化不同,聊不来(我理解的文化不仅仅是知识、学历,而是阅历、眼界、常识和思维方式构成的精神气质。在这个过程中,阅读和知识量总是基础。人赤裸而生,构成人精神面貌的东西不会凭空而来,幸福、豁达、开放的家庭、爱和经历塑造了你的气质和表情,而对大部分人来说,阅读、旅行、工作、感情经历和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同样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,它们使你见过世面,形成自己独有的人格魅力。);生活方式、思维模式、为人处事的态度也不同,玩不来。两个人之间是断档的,可能只有普世价值观里的责任感和道德感所维系的稳定关系,而没有心灵相通(connected)的爱情。所以就像两个合作伙伴一样,并不能说这个case(结婚、生子)完成了,就意味着两个人之间产生了爱情。
我一直认为爱情是需要有心动、欣赏和崇拜的,我在你眼里是闪闪发光的,你在我眼里是意气风发的。哪怕有一天光会被柴米油盐、人情往来磨没,至少它存在过,至少我是因为这个对你心动的。情人/爱人是靠磁场(个人价值和人格魅力)吸引来的,而不是强硬的把两个人用婚姻关联到一起。所以有一句话说的对,和你结婚的人,不一定是你最爱的人。其实这两个词是不同的概念,但是在中国传统观念里,都比较不理性的混为一谈了。如果一人能同时满足伴侣+爱人/情人的角色,这是最完美的婚姻,但现实生活中确实大量存在你嫁/娶的人不是自己最爱的,那就只能说“这是我的妻子/丈夫”,而不是“这是我的爱人”。丈夫/妻子这个身份/位置,不等同于爱人、情人、知己,有很多人只是需要这样一个角色去填补自己的生活空缺罢了,你不过是他的生活构成品,算不上爱人,只是很多女孩子都看不清。我一直坚信,爱情就应该是爱情,亲情就应该是亲情,这两种感情是不能转换的,就像我们不会跟自己的父母/亲人产生爱情一样,它们应该是独立的,但很多人就是喜欢把已经没有爱了的感情说成是亲情。
日久生情的前提是两个人之间彼此是谈得来的朋友,慢慢熟悉,渐渐靠近,互相喜欢,产生情愫,产生爱情。而绝不是两个互相(或者其中一个)不喜欢,不认同,聊不来、玩不来、合不来,靠着意念,觉得我可以和这个人日久生情,这是不现实的。喜欢就是喜欢,不喜欢就是不喜欢,你自己心里很清楚,如果不喜欢,你会发自内心的抗拒、反感、排斥、抵触。就像结婚誓言里说的,“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,不管是疾病还是健康,不管是年轻还是衰老,你是否能永远爱护他,安慰他,陪伴他,一生一世,不离不弃?”这不是一句誓言,这是一种生活方式。请注意这句话,它说的是“你能”,而不是“你愿意”,“你愿意”只是一种意愿,可是“你能”,是一种能力。爱应该是从身体里长出来的能力,而不是一种意愿。日久是可以生情,可能因为熟悉、习惯、依赖、感动…生的是一种类似于恩情、亲情的感情,而不是爱情(也不排除真的产生了爱情的),因为爱情的产生会伴随着荷尔蒙、多巴胺、性激素、催产素、肾上腺素的激增,但其他感情好像不太有这种原始冲动。如果仅仅是因为时间久了,就生情,那养条狗狗也会“生情”,但我们对狗狗不会有心动。同样,日久也可以生恨,日久也会见人心,而人心和人性是玄学,不能靠科学去解释。当我们往美好的方向想的时候,我们坚信日久生情;但当日久见人心之后,就会把我们的美好打碎,只剩行将就木、苟延残喘的关系了。
如果我和未来的老公不是因为爱情结婚的,只是因为其他条件,各取所需,那如果婚后他遇到了爱情,我也不爱他,我会选择离婚,只要把该给我的补偿给我就好了,因为真爱太难得了。
有人说,生而为人,作为一个高级动物,就要有脑子,要从一而终,否则社会的发展最后为什么变成了一夫一妻制呢?
其实这个说法不太对。真不知说一夫一妻制反人性还是一夫一妻制利于统治好。社会的发展结果是一夫一妻制,只是说这个岗位定员只能是一人,就像古代的皇上和皇后,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皇上和一个皇后,但这个人不一定永远都能满足这个岗位需求。而所以从一而终更多靠的是责任,自我约束(束缚、禁锢、捆绑、枷锁),而不是爱情。总有人喜欢用道德去约束另一半,因为道德是一种不成文非暴力的控制手段,它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和规则,没有明确的是非对错,像这种没有一个评判标准,全靠主观意向和约定俗成评判的东西,就跟玄学一样,怎么说都行,而控制别人的目的就是维护自身利益。既然这个目的这么利己,那你也没有高尚到哪里去,凭什么和另一半提道德?这是道德绑架吧?生而为人,道德感太强不是一件好事。活在这世界上的人有几个那么清白?婚姻要靠责任感维系,就像减肥要靠意志力硬抗一样。都是不情愿,让人体验不好,违背天性本能的。只有两个人感情没有了,才强调义务、强调责任、强调道德,当你有爱的时候,忠诚也好、安慰也好、保护也好、关怀也好,这一切都是爱的附属品,都是随之而来的,有爱了,他们都有了。你见过哪对情侣刚在一起的时候会谈责任义务道德?都是发自内心、心甘情愿的去为对方付出,去为对方做更多。甚至因为有爱,会冲破责任和道德。一个家应该靠爱支撑,而不是靠责任死扛,大家都像演员一样,这样面和心不和的婚姻,没有一个人是真正开心的。责任总有一天会把人压得喘不上来气的。如果未来我不是因为爱情结婚的,我觉得我不会因为责任而绑架自己,我也不敢说我因为责任而不会有婚外情,因为责任这两个字太大太重了,一个人的责任感,第一表现应该是忠于自己内心,对自己负责,对自己做的事情负责、买单,就够了。很多时候人们会指责出轨的人没有责任,其实“责任”这两个字替事实真相背了太多的锅了。当我们真的爱一个人的时候,我们脑子里很少会出现“责任”“道德”等等“绑架型”的词语,我们做每件事都是自发的去做的,而不是被动的。“以爱之名”要求对方如何如何,其实本身就很反人性。其实婚姻里最完美的控制就是不控制,两个人都可以做自己,但却为了对方,愿意成为更好的自己。没有你的时候,我自己可以过的很好,和你在一起之后,我们过的更好。很多人觉得,爱情/婚姻的珍贵、伟大就在于两个啥啥都不一样的人,磨合、改变,成为适合的一对。我觉得不是这样的。珍贵的是,我遇到了一个就是很合拍很投缘的人,你给的就是我想要的,我遇到了你,成为了更好的人。我们在小地方需要有有调整、有改变,为了让对方更舒服,但是这些都是出自我主观意愿,心甘情愿这么做的,而不是为了满足你的要求。而在大方向上,我不说,你也懂;而我也知道你要说什么,能说到你心里去,能让你听进去。这才是势均力敌、旗鼓相当、棋逢对手的爱情。我觉得好的爱情是一种滋养的,它会让人很自信,很温柔,它不应该是一种消耗,更不应该让两个人都枯萎、贬值。很多人说,结婚之后两个人都削掉一半的自己,让0.5+0.5=1,我不太同意这个说法,我们都是独立的人,好的爱情和婚姻会让两个人在一起之后成为更好的自己,你的优点我爱,你的缺点我也能接受,两个人创造出更大的能量和幸福,它应该是1+1大于2的状态,而不是消耗、牺牲掉一半的自己才能成就这段感情和婚姻。这看似伟大,实则失去了自我,迷失/丢失了自己,自己过的不开心,还有什么魅力去吸引对方呢?也有人说,我们观念啊、对待事物的看法和做法什么什么都不一样,但婚姻就是这样磨合的呀。是的,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,但两个人的相似度/匹配值高的还是有的,100%的契合是不太有的,但一对couple的匹配值只有40%和一对couple的匹配值有80%在爱情或婚姻里的过法肯定是不一样的。我能接受我们在大方向上是一致的、契合的,在小矛盾上有调整,但不能说两个人差异很大光靠磨合就行的。虽说婚姻选谁都是错,过日子都是平淡的,但是日子和日子也不一样,有时候和这个人相处就是感觉很美好,而和另一个人就是很压抑。别说什么没有涉及到柴木油盐,很多男人和婚外情对象同居,也涉及到了生活,但两个人之间的相处,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。
其实有的时候,我们不是选择一个人,而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、生活状态,但这很重要。很多时候生活没有对错,就好像我们分手了,朋友会安慰你说,他不是那个对的人,未来和你结婚的那个才是你对的人。我不同意这个说法,是不是对的人,不能用结婚来定义,分开的原因有很多,结婚的原因也有很多,没有绝对的对和错,我们会在不同的时间爱上不同的人,也可能在同一时间爱上很多人,只要是互相喜欢,相处没有大矛盾的,都可以说是对的人,只是时机很重要,就好像在需要结婚的时候,如果有这样一个对的人,但客观原因,使两个人没办法结婚,难道就变成错的人了吗?同样,在需要结婚的时候,两个陌生人,相亲认识的,彼此不认识也不了解,了解后两个人相差也比较大,不合适,但客观原因必须和这个人结婚,那这种情况难道就是对的人吗?所以只是选择不同而已。人在每个阶段的观念,思想,认知,心态和诉求是不一样的。因为让人成长的不是时光,而是经历,所以人在生命里是呈现动态变化的。
如果夫妻两个人精神层面的发展节奏、频率不同步,生活中的矛盾日积月累让人心力交瘁,出于人的本性,不谈附加在身上的普世价值观、道德感、责任感这些形而上的东西,其中一方肯定会向外寻求更适合自己的人。那这个时候一纸婚约、从一而终其实是违反人性的了。毕竟真正有爱、相爱的两个人,第三者是无从插足的,所以说,其实在三个人的感情里,不被爱的那个人才是第三者,婚姻可以是壁垒、也可以是牢笼,它依靠合约规则满足家庭正常运作,而不是满足情感需求。婚姻法证明你们的夫妻关系是有法律效力的、被承认的了,要守法,不能违法,不能重婚,然后发一结婚证,特此证明。就像办一公司,得遵守公司法,然后发一营业执照,代表这家公司是合法的了一样。但是法律并没有硬性要求,夫妻俩必须相爱!必须有感情!公司合伙人必须也得有感情!这太不人道了…也做不到啊…所以如果婚姻出了问题,那么感情里没有任何一个人是无辜的,包括原配,婚外情的三个人都有责任,在感情里没有绝对的对和错。当一方不停成长强大,另一半停滞不前,强大的那个人注定会找与之匹配、思想合拍的那个人,不离婚可能只剩下离婚成本太高、代价太大了。所以对于出轨,也只是一个选择,就出轨这件事本身,它没有绝对的对错,所以这也是它为什么没有被列入法律法规范畴内,也是被出轨的人不会得到法律保护的原因。如果被出轨的人遭受了其他的伤害,就会被法律保护了。所以说法律是道德的底线,但有很多东西是凌驾于法律之上的,也有很多东西是跳脱出道德这个星球之外的,所以人生最好不要设限,因为生命有太多不确定,人生有太多可能。这个世界没有人是绝对的好人,只是坏的程度不一样,都是凡夫俗子,所以别把话说满,别太高估自己。
另外关于离婚,造成离婚,击垮一段婚姻的根本不是突如其来的婚外情,不是出轨,这种看起来了不得的“大事儿”,而是日积月累的小矛盾、生活琐碎和观念的不同。婚外情不是导致婚姻破裂的原因,而是婚姻破裂的结果。绝大部分国人还认为离婚是一种失败和耻辱,他们觉得要背负的成本太高,经济的、情感的、家人的、舆论的,可是他们没有想过这些都是沉没成本啊,与你的余生比起来,你已经很清楚自己想要的喜欢的是什么了,难道不该及时止损吗?难道离婚就不幸福了?纠正曾经错误的选择难道不对吗?你只有这一辈子,我们只活一次,维持一段没有爱的婚姻直到终老,人生意义在哪呢?人们活着不就是为了开心、舒服和我喜欢吗?喜欢胜过所有道理,原则抵不过我乐意。幸福的定义应该是跟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,而不是磕磕绊绊凑合过一生。我觉得还是要去经历,去做你想做的,去选你所爱的,永远不要为别人眼里的正确而活,你的一辈子应该是自己的,生活是过给自己的,不是过给别人看的。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,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。你的日子过的顺不顺心,别人只能指手划脚,却无法感同身受。那为什么要在意别人的看法?人应该最先为自己负责。
出轨一般都是对现在的另一半和生活不满意,因为孩子、钱不离婚的。我觉得婚姻是永恒的这句话挺坑人的,这是一个美好愿望,但也是对守着这个愿望、过着不满意现实生活的人的一种慢性凌迟。它应该是阶段性的,可以续约的,这样才比较人性化。至于孩子,真没你想的那么脆弱,离婚对孩子伤害真不大,不好的婚姻对孩子的成长才不利,很多人是没能力靠自己生活,却非说为了孩子不离婚。